1. 了解臺灣的開發與移民社會的本質與特色。
2. 從考古、民俗、宗教、戲劇等文化層面,探尋臺灣文化的淵源。
3. 藉由課程中所安排的章節,以培養學生建立一良好的品格。如,在臺灣開發的章節中,讓學生能體悟先民在不同時代、不同環境下如何胼手胝足的努力奮鬥;在臺灣傳說故事一章中,說明如何藉由民間所流傳的故事或傳說,來達到對庶民由日常生活中體認品格的重要;另外,在臺灣民間信仰中,庶民所崇祀信奉的神祗,主要即是該神祗在未成神之前,因有良好的品德,為人民、為社會、為國家犧牲自己以成就大眾,而成為萬民敬仰之事例。藉由這些章節來加強學生對品德的重視。
4. 由對臺灣好山好水、物產、民俗的認識,體會自我對歷史、對土地、對未來的責任,使學生擺脫現實的、短視的思考模式,建立經得起考驗的人生觀與世界觀,以為日後自我定位的思考基礎。
5. 立足臺灣、放眼世界,期待光輝永恆的未來。
實務專題 本課程在指導學生研究企業經營分析相關議題,一方面教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,同時訓練學生收集資料、文獻閱讀整理、問卷設計與調查、統計分析到撰寫報告的流程與技巧;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如何運用師生互動與同儕學習,無形中培育學生獨立研究、人際溝通及團隊合作的能力。
(一)奠定學生具備有「企業資源規劃」的基本能力與觀念。
(二)透過企業資源規劃之授課,使學生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。
(三) 依教育部來文指示,配合推動「ODF-CNS15251為政府文件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」(自107.1.1生效),介紹以ODF文件軟體作為教育應用工具。
本課程將組織行為分成四個部分加以介紹,循序漸進,使學生瞭解各層次的關聯和重要性,分別為:第一部分「組織行為的概念介紹」:介紹組織行為的定義、架構、發展模式以及組織行為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。第二部分「組織行為的個體層次」:描述組織中個體的價值觀、態度和工作滿足、人格與情緒、知覺和個體決策對於組織環境的影響。第三部分「組織行為的團體層次」:介紹組織中團體行為的基礎、解析團體與個體決策的差異,探討工作團隊的效用、各種溝通方式、衝突與協商的作用,更闡明領導的重要性。第四部分「組織行為的組織層次」:探討組織文化對於組織環境中個體、團體乃至於組織的影響,並引介管理組織變革的方法。